第一百一十四章 乡贤名绅_乾隆朝的造反日常
笔趣阁 >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> 第一百一十四章 乡贤名绅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一十四章 乡贤名绅

  ps:删了几个书评,原因是什么就不说了。

  赵家的纺织工坊就设在龙路口里,里有三百张新式织机,这至少就需要三百个织工。能不能在龙路口里就地消化掉那还很难说呢。

  原因是什么大家都明白,在这个时代里招收女工,那是很困难的。

  而豫东地区又不是江南那种纺织重地,连很多男人都会操作织机……

  同时呢,飞梭纺织机运作起来后,它每日所需的纱线也要远超过旧式织机。就龙路口里附近人家所产的纱线数量,根本就不足以供给赵家工坊的所需。

  为此赵家还特意组建了一支商队,早在十月里就开始囤积纱线了,并且在豫东多个州府县中设立了货栈。

  他家的这一连串举动自然很早就引起了龙路口里许多人的注视。

  只是赵家还没有开始招工,而本地人也几乎想不到会有人搞纺织工坊的事儿。这种事情在整个中原都几乎没有的。

  这儿的‘纺织行业’都是以家庭为单位,哪怕是以孟布闻名的怀庆,那里棉纺织业发达,所产“孟布”在朱明时期就已经成为了北地数省的驰名产品,西至甘陕,北至边墙,收布特多。

  可哪怕是怀庆府里,纺织工坊这种事儿,也根本就不存在不。

  孟布的生产至今依旧是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,大大小小的布商于各乡镇集市收布,历时之久都长远的无法考究了。哪怕有质地不一,重量不一,宽窄长短不一等种种麻烦,那也没人想去搞专业的纺织工坊。这种事儿根本就不在中原广大商民百姓的考虑中。

  所以,在时间进入到腊月后,在三十名护院被挑选完毕之后,当赵家放出消息说,要在来年开春招募三百名纺织工进工坊做工,那消息都不知道惊掉了多少人的眼球!

  这可跟饭店、货铺不同,赵家的这一行为简直是开创了陈州府‘纺织行业’的先河。如果陈州府真的有纺织行业的话。

  但赵家给出的工钱可不低。

  而一些脑子灵活的人,更已经想到了新式的飞梭织布机。

  赵亮当日‘指’着地球仪说的一些话,这段时间已经在陈州府悄悄流传。

  毕竟当日在场的李桐也好,赵德安也好,那背后都是有人的。

  更别说赵亮在周家口开的铁匠铺这短时间里一直在打造弹簧,这些消息他并没吩咐要保密。

  陈州府一些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了‘松鹤楼’那块御笔亲题的招牌是怎么来的了,知道了赵亮本身的‘监生’名头又是怎么来的了。

  现在赵家忽的要开纺织工坊,聪明人自然会猜到‘事实’!

  可是猜到了事实他们也没办法学习,英廉能对赵家网开一面,这一是因为新式织机本身就是赵家所献的,二是因为内务府制造新式织机的弹簧相当一部分来自赵家的供应,三就是赵亮与和珅的良好关系。

  如此英廉才网开了一面。

  赵家得以赶上了进度,勉强追上了第一批‘企业’的尾巴,办起了自家的小作坊——才三百张新式织机,那可不就是个小作坊么。

  但陈州府的其他人家,那就是羡慕的两眼充血,也一点屁用没有。

  新式织机的生意,内务府的怎么也要把持个三年五载的,赚足了银子才好放手。

  在此之前,这东西简直就是没有‘专利权’的专利,不给内务府交足银子,谁敢上手?

  赵家提前公开消息,这是为了就近的男人能趁着年前的档口,多跟家里的老婆老娘学学纺织,毕竟工坊在龙路口,赵家还是‘就近取材’为主的。

  所以有底牌在手的赵家根本就没把现在的张家放在眼里了。赵家已经今非昔比了,可老张家却一直都在原地踏步。

  不提三百民团,只说这三百织工,那何尝不是赵家的‘佃户’啊?

  只这些人在手,赵家的潜在势力就稳稳的碾压了张家。

  再加上民团的影响力,呵呵,短短一年的时间,赵家就已经把张家甩出了十里远。

  那张大麻子就是小张寨的人,那就可谓是老张家老巢的人了,家里租种的土地也是老张家的。甚至往上数个三五代人,都可能跟张家有着一些血缘。但现在你要去问问已经被选中当保安了的张大麻子,问他是姓‘张’还是姓‘赵’,看他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?

  生存面前,肉眼可见的实际利益面前,什么都是虚的!

  张大麻子已经是‘赵家’的忠实拥趸了。

  然后学校的事儿就也被提到了眼前。

  先就是梁姥爷家私塾的事儿,一系列改革瞬间引爆了整个龙路口里,等到过年的时候,梁家学堂的名号都已经要传遍整个淮宁县了。

  赵家的大手笔赢得了无数人的喝彩声。

  这是助学向学,这是真正的造福乡梓啊。

  跟着梁家学堂一块传扬开的就还有赵亮这位赵家大公子的名头。

  赵家大爷在临清的时候不幸遭遇到了清水教起义,但又有幸逃脱生天,所以他大难不死,当散财以积福。

  在梁家学堂偌大的名头遮掩下,赵亮要半个技校的事情就很不显山漏水了。

  虽然赵亮搞得是免费入学,只是学成后要为赵家效力N个年头。这从本质上讲是很利于穷人家的孩子的,但那也要看后者教的都是些什么?

  切菜炒菜,这是当厨子的,赵家的本业。

  算盘写字,这是当账房先生的预备役。

  还有铁匠、木匠、铜匠、皮匠,全都是赵家已经进入或即将介入的行业。

  它们在读书人眼中也通通是上不得台面的行业。

  包括赵家在龙路口里开设的‘仁和堂’大药房,赵家为什么就跟远在汝州的康家扯上了关系?那就是因为仁和堂大药房的药材都来自康家的药行。

  里头有赵家重金请到的沈丘刘家子弟,刘炫打理。

  沈丘是淮宁县的临县,位置偏西南一些。那儿的刘璐算是百年来陈州地界首屈一指的名医了。

  59岁时赴京应试,受荐为康熙以周口黑驴胶治病奏效,遂声闻海内,雍正即位,封为文林郎。

  刘炫是刘璐的四世孙,自小不求仕进,爱钻研医书。虽然水平上还差祖宗很远,可在陈州府本地那也是首屈一指的了。

  赵家倒是很想把李茂盛、赵学敏都请过来,再不济吴蓟也行啊,可人家谁理会赵家啊。那都是举国闻名的大拿。

  仁和堂里坐堂的大夫还有好几个,儿科、妇科、内伤外伤、跌打损伤,是各自所长,更有各门各类种类齐全的药材。

  赵家并不指望它赚钱,而只是为了造福乡邻。

  老赵家已经很有钱了,那就更关注自家的名声了。

  ……

  在众人看不到的地方。

  接连遭受到沉重打击的张松年、张松岭兄弟,已经彻底自闭。

  老赵家这一招接一招的,打的他们是根本无力招架啊。

  就过年前这一个月里的几个动作,老赵家真就已经是淮宁县真正的乡贤名绅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